高壓帶式壓濾機通過“重力脫水+壓榨輥擠壓”實現污泥脫水(泥餅含水率可降至60%以下),廣泛應用于市政污水處理、化工污泥處置等場景。其維護需圍繞“防濾帶磨損、防輥軸卡滯、防管路堵塞”目標,按“日常-定期-年度”三級頻率開展,避免因維護缺失導致脫水效率下降(低于75%)或設備故障(如濾帶撕裂、電機過載),延長設備壽命至5-8年。
一、日常維護:每次停機后1次,保障基礎運行
每次運行結束后(每日至少1次)需完成基礎維護,清除即時隱患:
濾帶清潔與檢查:啟動清洗系統,用高壓水槍(壓力0.3-0.5MPa)沖洗濾帶正反面(重點清洗濾孔內殘留污泥,避免堵塞影響透水性);檢查濾帶表面是否有破損(如針眼、裂口,直徑超5mm需修補)、跑偏(邊緣與機架間隙偏差≤10mm,超差需調整糾偏裝置),濾帶接頭處是否松動(用手拉扯無位移為合格)。
管路與閥門檢查:清理進泥管、清洗水管路過濾器(濾網孔徑1-2mm,避免雜質進入堵塞噴嘴);檢查氣動閥門(如濾帶張緊閥)開關是否順暢,氣缸有無漏氣(用肥皂水涂抹接口,無氣泡為合格);排空設備底部集水槽積水,避免污泥沉積腐蝕機架。
電氣與安全檢查:檢查電機、減速機表面溫度(≤60℃,無燙手現象),電纜線絕緣層是否破損;測試急停按鈕、糾偏報警功能(觸發后設備應立即停機),確保安全保護
高壓帶式壓濾機有效。
二、定期維護:按周期深化,預防部件老化
根據部件損耗規律,分每周、每月、每季度開展專項維護:
(1)每周維護:聚焦傳動與潤滑
傳動系統檢查:檢查壓榨輥、導向輥軸承有無異響(用聽診器檢測,正常應無雜音),轉動是否順暢(手動盤動無卡頓);測量濾帶張緊力(通過壓力表讀取,應在0.2-0.3MPa,偏差超±0.02MPa需調整張緊氣缸壓力)。
潤滑保養:對所有轉動輥軸承(如壓榨輥、糾偏輥)加注鋰基潤滑脂(型號2#,用量以軸承縫隙溢出少量油脂為宜);減速機檢查油位(油位應在油標1/2-2/3處),油質若渾濁(呈褐色或有雜質)需更換齒輪油(型號N460,每6個月更換1次,每周僅檢查油位)。
(2)每月維護:側重精度與效能
脫水系統校準:調整進泥量調節閥門,確保污泥在濾帶上均勻分布(厚度3-5mm,無局部堆積);檢查壓榨輥間隙(上、下輥間隙應一致,偏差≤0.5mm,超差需調整輥軸軸承座),避免間隙不均導致脫水不全。
清洗系統維護:拆卸清洗噴嘴(間距100-150mm),檢查是否堵塞(用鐵絲疏通孔徑,確保出水均勻);測試清洗水泵壓力(應穩定在0.4MPa,壓力波動超±0.05MPa需檢查泵體葉輪是否磨損)。
電氣系統檢測:用萬用表測量電機絕緣電阻(≥0.5MΩ),避免漏電;檢查PLC控制柜內接線端子是否緊固(無松動、氧化),接觸器觸點有無燒蝕(燒蝕面積超10%需更換)。
(3)每季度維護:解決隱性損耗
結構與密封檢查:檢查機架焊縫是否有裂紋(重點在壓榨輥支撐部位),若有裂紋需補焊并做防腐處理(涂刷防銹漆);檢查濾帶糾偏氣缸密封件(如O型圈)是否老化(出現變形、滲油需更換,材質選氟橡膠耐油型)。
脫水效能評估:檢測泥餅含水率(用烘干法測量,應≤65%),若含水率上升超5%,需檢查濾帶透水性(更換堵塞嚴重的濾帶)或調整壓榨壓力(適當提高至0.35MPa);清理設備內部積泥(如機架角落、輥軸間隙),避免腐蝕金屬部件。

三、年度大修:全面檢修,延長壽命
每年停機1次(通常選生產淡季,時長3-5天)開展全面維護:
核心部件更換:更換老化濾帶(使用壽命通常1-2年,視磨損程度調整)、減速機齒輪油(排空舊油,清洗油箱后加注新油)、所有輥軸軸承(若運行超1.5萬小時,即使無明顯故障也建議更換,避免突發失效)。
精度校準與升級:校準濾帶跑偏傳感器(誤差≤5mm)、壓力變送器(精度±0.01MPa);對老舊設備加裝智能監測模塊(如濾帶張力傳感器、電機電流監測儀),實現故障提前預警。
全面防腐處理:對機架、輥軸表面(非不銹鋼材質)噴砂除銹,重新涂刷環氧防腐漆(厚度≥80μm),增強設備耐腐蝕性(尤其在高濕、高鹽環境)。
通過嚴格遵循以上維護頻率,可使高壓帶式壓濾機脫水效率穩定在80%以上,故障停機率降低40%,同時減少濾帶、軸承等易損件更換成本,為固液分離工藝提供可靠保障。